秀才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秀才小说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卅三)

终章 九三年(卅三)

  终章 九三年(卅三) (第2/2页)
  
  偏偏,刘玉已经死了。
  
  所谓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刘玉的那套话语,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尤其是把小农和手工业者,打成阻碍历史进步的反动一帮;把农民起义,打成基于地产原则的反动的一帮。
  
  本身这套东西,就很容易搞成机械的经济决定论。
  
  尹里奇也狂喷过这个问题,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否则只能形成……】或工联、或工贵——典型的,就是爱尔兰铁路工人对华工的态度,没人灌输,反动至极。
  
  而大顺这边,还有个更蛋疼的“第一列强”很可能出现的“工人的贵族化”问题。
  
  比如李欗说的那种情况,真到危机的时候,先发地区的工人,会不会压根不管内地小农手工业者的死活,为了自己有工作、挣钱,就要求打开钞关子口、取消内地落后的保护、夺取市场呢?
  
  很显然,稍微有人故意混淆,以反动的思想灌输,扭曲“进步”的概念,再加上利益相关,那的确非常容易被带歪了。
  
  而大顺内地的情况,又无奈至极。
  
  大顺拿到了南洋和印度这俩原材料产地;拿到了海运和水运优势;拿到了日本朝鲜南洋东北的粮食来稳定先发地区粮价……
  
  内地,比如说纺织业,无论怎么样都争不过。这是必然的。
  
  不管是粮价、原材料价格、资本丰裕等等,全都争不过,搞“重农主义、自然秩序”的结果,根本不会是什么竞争之下的蓬勃发展,能也只能是内地原本的手工业迅速破产,而绝无可能萌芽成长为大工厂。
  
  当然,你要说大顺被人爆锤一顿,丢了印度、丢了南洋、缩回到本土。那倒是可能在江汉种棉花,或者说没办法了只好在江汉种棉花,然后江汉地区能成为纺织业中心。否则,不可能。
  
  只要不丢印度南洋,只要陆运还没有能和海运比的能力,江汉地区就算建起来纺织业中心,也得破产完犊子,就这么简单。
  
  现在江汉地区靠的是本省和川蜀市场,依托川盐入楚的契机发展起来的。用的还是印度棉纱,就江汉那点纺织资本的力量,真要放开了,松苏地区的纺织业大资本伸个小手指头就能让他再也起不来——都不用完脏的,比如控制印度棉纱等脏活,就市场竞争,湖北现在粮食自给都成问题,单单一个粮价,怎么和坐拥南洋米东北高粱和海运的松苏比?
  
  就还是那句话:历史上帝国主义,既瓦解了小农经济冲死了手工业;也摁死了本国的资产阶级。所以才说他们既举左手、又举右手。
  
  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他们压根没必要举起右手反帝。
  
  并且大顺不能往欧洲那种支离破碎的国家上套,只能用“天下”、“大同”的思想来解决。一个此时世界人口五分之二、工农生产总值世界一半还多的东西,能用欧洲那一套国家的概念去套吗?
  
  既然说,只能用“天下大同”的这种超越了支离破碎的小国的概念来解决大顺现在的问题。
  
  那么也就意味着,大顺的问题解决起来太难了——历史上从一千八百四十年往后百年的英豪里,有为民族的、有为反侵略的、又为洗刷屈辱的、有为反满反阎罗妖的……这些在原本历史里的屈辱史中,都可以站在一起,至少可以同路走一段。
  
  而此时的大顺,要天下大同的,只能自己走了,连同路人都找不到了。
  
  这也就给了李欗一个机会,一个真有可能在“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道其一”的死局中,找一个抓住一线生机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在李欗看来,就是这一次使节团带着刘玉尸骨返回途中的见闻——法国要乱、欧洲要乱、印度要乱、甚至一些情况看来南美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也可能要乱,大顺先发地区可能会爆发一场生产相对过剩的大危机。
  
  而一旦危机爆发,可能承载这么大规模的生产过剩的地区,整个地球上似乎也就只剩下了大顺内部地区那两三亿人了。
  
  这会让原本大顺的“对外扩张满足新兴阶级的饕餮、达成妥协不要对内击碎小农经济”的平衡,破掉。
  
  当然也不是说不能解决。
  
  其实还是有解决之道的。
  
  不说治本。
  
  只说治标,或者延缓危机爆发。
  
  比如,资产阶级们出钱,移民、迁民、利用北美澳洲的几十亿亩土地,创造出一个两亿人的大市场。
  
  但显然,他们肯定不会干的。
  
  人要是移过去了、市场有了,让他们再投资赚钱有可能。
  
  可要说出钱移民、出钱发展生产力和商品交换潜力,他们是不可能干的。
  
  李欗也正是想要利用这一点,提前布局科举改革,准备到时候手里有内地地区的人才可用,这是他的未雨绸缪。
  
  小农破产、手工业崩溃、旧城市交换体系崩解,这是真实的物质世界。
  
  不会因为原本学儒家经典、现在学算数几何,就会扭转。
  
  也不会因为原本学儒家经典,所以看到小农破产手工业崩溃,感到不仁,不该这么激进而成为保守派;而学了算数几何等新学实学后,就立刻变了个人一般,觉得崩的好,一下子就成为激进派。
  
  包括说现在的先发地区实学派中,真正的激进派,是要搞均田、迁民、扩大市场、将天下农村都从使用价值生产扭转成交换价值生产,他们才是激进派。而这群激进派里,很多都是反对直接放开钞关子口的,认为饭要一口一口吃、屎要一截一截拉,进两步就退一步,否则容易物极必反,这使得看起来他们倒像是保守派——比如后期跑去修黄河河道的刘玉,也算是这种保守派。
  
  而那些上来就要搞激进重农主义、自然秩序的,要放开钞关子口的,看似激进,实则在实学派内部压根就被视作幼稚派,上不得台面的。
  
  本身大顺就有重农轻商的传统,历史上早在两汉时候就吃过商业资本不受控制的亏——这没什么惊奇的,还是老马那句话:商业资本既然还存在,那么就证明这压根不是资本主义。不是说有商业资本、或者说吃过商业资本的大亏,那就证明这是资本主义萌芽了,老马说的很明确,奴隶时代也有商业资本,而只有商业资本融化掉自己的单独性才叫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寄生性的,商业资本单独存在恰恰证明这不是资本主义。
  
  故而,这种传统下,如今的情况下,要是那种激进的重农学派、自然秩序派,能成为显学,那才是鬼故事。
  
  李欗,正是要把这群上不得台面的,扶成“显学”,取而代之,以黄替白,把真正的激进显学灭杀——既然一定会有显学,那么为什么不扶植一个显学呢?
  
  因为他是大顺人,太懂物极必反这个道理了。
  
  更读过“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就是要通过“假显学鼓噪、假装无奈以一省先行、资本必然要闹出叫人瞠目结舌的骇人”。
  
  从而,让从刘玉跑路后萦绕在大顺头顶的“激进”退潮。
  
  好说李欗也是和刘玉一起干过“扩张殖民”的勾当的。
  
  全无管控,资本在印度南洋干过啥、资本是会跑去囤地还是去发展实业、啥叫商业资本占优势下的劫夺制,李欗可是太清楚了。
  
  这郑伯克段于鄢的样板,在大顺的铁路火轮船土地交易九出十三归等条件下,绝对会玩出花样。若两年才把百姓逼反,那只能说是保守了。
  
  至于实业投资?哪个脑子抽的,不去先发地区等原材料和海运都占优势的地方投资,跑内地去投?
  
  故而实业资本压根不会去,去的只会是商业资本,这玩意儿可是能把地主都逼破产投赤的。
  
  而整个过程。
  
  李欗不需要做什么。
  
  只需要什么也不做。
  
  如果他能活到那时候的话。
  
  至于要做“吓唬激进派的稻草人”的省份,李欗内心已有定夺:豫皖。
  
  这两个一个是人口大省,一个是淮河灾发区,迅速地冲击和经济作物占地种植,稍微一场小灾,粮食不足的问题就会迅速出现,就能爆出来十万人级别的起义。
  
  当然,河南是何等地方,何等关键,别人不知,大顺朝理应是最清楚的。
  
  只不过,当初刘玉进言给前个皇帝的“铁路纵横、黄淮分割、纵有起义不过分割成块、天下如棋局而寇不可流”来忽悠修铁路、废漕运、治黄淮的话,因为有道理所以才能忽悠住老皇帝,也所以能修了铁路治了黄淮,现在又成了李欗扎稻草人来吓唬人的底蕴。
  
  李欗要扎稻草人吓唬人。
  
  要拿着底层的乞食袋挥舞。
  
  还要科举改变显得自己是“进步的皇帝”。
  
  至于以后怎么办,现在李欗也不好说。
  
  且不说能不能活到那时候。
  
  就算活到了,如今也只能是先有大略,而后看看再说。
  
  他是怕自己哪天死了,是以要把这一线生机、最恶心阴暗的这套东西,讲给儿子听。
  
  皇子倒是不觉得怎样,只是略有担忧。
  
  “父皇,昔者卫公子州吁作乱上位,兴兵动戈,扩张以转移矛盾,刷威望、压不满。”
  
  “鲁公问于众仲曰:州吁其成乎?对曰:夫兵犹火也,弗戢,将焚己也。期年,果被石确大义灭亲,如众仲言。”
  
  “父皇要乱中取一线生机,这火,若放不好……儿臣只怕……”
  
  不想李欗却哈哈大笑。
  
  “这火?难道是朕放的?朕有何等本事,能放出这样的火?”
  
  “这样的火,是不能‘制造出来’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燃起来的。”
  
  “难道是朕让那些工厂主搞出来的生产过剩吗?”
  
  “难道是朕让法兰西不日将乱吗?”
  
  “乱起来后,卖不出去,难道是朕让他们琢磨着要内地市场的吗?”
  
  “要内地市场,若松开豫、鲁,难道是朕让资本去买地占地兼并、是朕让商贾把机布运入灭杀豫南土布而使女工难活、是朕让地主见烟棉芝麻等价高而不种粮食闹出缺粮大灾的吗?”
  
  “朕没有放火,朕只是没有提前灭火而已。火势不因我起,何来玩火焚己之论?”
  
  “到时危机,你便什么都不说,自有人鼓吹内部市场管控打开之语,且以进步为大义。顺而从之,何须纵火?”
  
  “而若打开,土地兼并、炒作粮价、囤货居奇、低买高卖、冲击土布、坑骗本地商会等等事,难道是你让他们做的?”
  
  “这种不以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更制造不了。”
  
  “但却可以利用。”
  
  “更改学会利用。这就是为什么要学兴公实学的缘故,若是不懂,又怎么准备利用呢?”
  
  皇子蹙眉道:“父皇既这样说,那兴公实学传播甚广,知其大义大略者亦有不少。难道他们就不会利用?”
  
  李欗不屑一笑,反问道:“若太祖皇帝于洪武、永乐时候起事,能成大业乎?”
  
  “若陈涉吴广,于始皇帝尚在时起事,能隳秦庙否?”
  
  “大饥,人相食之语,史中多矣。然能举旗而取天下者,几人?”
  
  “欲斩木揭竿而成大事,既要大饥人相食,百姓不能活;又要朝廷颓败,无力统治。二者缺一,皆不可成。”
  
  “朕所言之多血危机,近则十年、远则廿载。想来,也断不至于区区十年,朕这从日本打到直布罗陀的雄兵,就要沦为前朝军户了吧?”
  
  “况且,京城不比别处。京城是以税收、漕米、官俸、军饷为底的城市。非是以交换卖钱为目的的生产城市。是以,多血上火的过剩危机,京城不会乱。京城不乱,海军在手,财税漕米便不会乱;财税漕米不会乱,便是玩火,亦可灭火。”
  
  “使节团自欧罗巴回,言法兰西礼崩乐坏,必乱。那巴黎岂同京城?法兰西之工、商、士、绅等,皆居巴黎,几十万人围绕巴黎之消费而生产,若乱起来,定难控制。京城大不同,京都居,大不易,布取于松、丝取于苏、瓷取于赣、米取于爪哇、豆取于松辽、煤自西山、茶起武夷,多血症之乱,如何加诸京城?”
  
  “而若效太祖皇帝,举均田免粮之大义……国寿未至,前朝尚有二百六十年之祚,只在内部均田之义,此时尚早,不足为虑。”
  
  “至于显学一派……他们多数囿于兴国公之旧刻痕,仍念寻实业资本之支持,完成均田事,而后征农税而迁民,以为如此实业资本便会支持他们,引以为援而欲除地主,此为显学之显学,此辈成不得事。”
  
  “至于少数激进锐意大谈天下为公的?你猜将来危机爆发,雇工是会支持他们天下为公的想法?还是会去支持去抢内地市场碾碎小农工匠扩大市场渡过危机的想法?”
  
  “你要知道,他们谈天下为公,可将来危机一来,破开二省之限制,就是大量小农工匠破产涌入城市求活,而会导致原本的雇工工钱大降,原本城中之雇工便会更加怨恨小农工匠,多半会结伙成团排挤后来入城之人。朕昔日和兴国公在松苏码头,可没少见为了抢抗包卸船活计而互相结帮结派殴杀之事,他们先把这件事解决了再谈天下为公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拯救的东京恋爱女主有点多 不科学恋爱 修真就是一个大坑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 镇国战神 三国之我真不是诸葛卧龙 与秦始皇做哥们儿 桃花马上请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