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宝泉自省兄弟和好,希望寻求女性独立 (第1/2页)
林宝泉说罢,看着躲在长友身后的小男孩,问道:“这孩子是……”
林长友笑了笑,把孩子推到哥哥面前,“这就是刚才咱们吃扒肉的时候碰到的小乞儿,小豆子。小豆子,叫大哥!”
“哈哈,这小子刚才乌漆墨黑,跟个黑泥鳅似的,现在洗干净了俺倒没认出来。你咋把他带回来了?”
“你走以后,他又跑过来找我,还给我留了一半肉,这孩子跟父母走散了,怪可怜的,天天被些大孩子欺负,好几个月了,才吃了顿饱饭。”
林宝泉看着这个有些畏生的孩子,“小豆子,名字倒挺形象。”
林长友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哥,我在学校没法照顾他,你能不能……”
“俺明天回堡子,路上还得去见几个朋友。”
见长友有些失望,林宝泉说道:“这事你求你齐大爷去啊,他在这开店,有个小崽子打打下手,给他跑腿不正合适嘛?”
林长友这才恍然大悟,拉着小豆子的手就去柜台找齐老歪。
林宝泉无奈的摇了摇头:书呆子,上学都学傻了!
齐老歪见小豆子老实,乐不得把他留在店里,也就是添双筷子的事儿,杏儿也十分乐意,从此小豆子就在齐民药铺里留下了,再也不需要上街乞讨,被人撵着打了。
解决了小豆子的问题,林长友又把林宝泉给的银元还给了他,称自己通过业余时间挣钱能养活自己。林宝泉见弟弟长大了,懂得担当,也就不再坚持,心想等以后长友娶媳妇了再拿出来当彩礼。
滨乌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林宝泉开始返程了,他唯一觉得为难的就是孙文宇的出走,他嘱咐齐老歪老两口,万一孙文宇回来,一定把他留住了。
齐老歪撇撇嘴,“这么个大小伙子,他要走,俺老头子咋留得住,还能给他绑起来?”
林宝泉无可奈何,将堡里人需要的用品抬到马上,带孟林等几个侄子走了。
林宝泉刚走,药铺就开始忙了起来。齐老歪雇了个坐堂大夫,和两个抓药的伙计。自己则在前台招呼客人、记账、核对药材。杏儿和小豆子干些杂活,齐希望下了学也赶回来帮忙。即便如此,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抠门如齐老歪,宁可累点也不肯再雇人。但是看见大家伙儿都卖力气,开业起生意就好,周围邻居也都捧场,因此每日的伙食上也非常好,三口人吃饭也跟伙计们在一起,从不背着。粘豆包、猪肉粉条、酸菜馅饺子、腌肉豆角干、江鱼炖豆腐……每天换着吃,白面馒头可劲造。就连对面饭店的伙计都想来齐民药铺打杂。
有时候齐希望也会带同学来店里帮忙,齐老歪两口就会准备一桌子菜招待人家,并趁机了解女儿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当得知闺女在学校成绩不好且经常因不服管教被老师惩罚时虽有些失望但依然对女儿宠溺纵容,不舍苛责。
“女孩子,不读书的多了,咱闺女肯读书,再不咋地也比他们强!”齐老歪经常说。
每次齐希望的同学从她家里出来就会忍不住说道,“真羡慕你,有个对你这么关心和支持的父母。不像我的爹娘,只想让我在女子学校学习三从四德,以后嫁进上流社会。”
那时候萨哈连的很多学校都有俄国人的文化影响,学校里不仅有钢琴、手风琴和芭蕾舞课程,还有俄语教学,和俄国书籍。《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样的书籍是年轻的中国学生里最受欢迎的外国文学著作,他们阅读后往往还要与俄国同学探讨书中主人公所生活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可是和萨哈连紧紧相连的滨乌,因为这里生活的大多是中国人,建的学校也是由山东的富商集资开办的,他们很排斥西方的文化,因此学校里的教学内容也较为保守和传统,而齐希望的学校是所女子学校,里面多数都是富商政客家的小姐,教学内容也多是些相夫教子贞妇烈女的典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